疑应首推鲁迅。在他独出机杼但却无不含纳历史内蕴的创作
中,不但为新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石,而且许多艺术精品至今都少有人能与之
匹敌。这些堪与世界一流作品媲美的艺术精品,不仅真实地刻画出了鲁迅“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灵轨迹,而且反映出他对历史选择的
杰出思考。
在现代小说艺术的探索和格局的营造上,鲁迅堪称光辉的典范。茅盾称
赞道:“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
10多篇小说的形式几乎篇篇出新,而这些新形式又无不给青年人以极大的影
响。”连被誉为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与鲁迅“双峰并峙”的郁达夫也自叹
弗如:“当我们看到一部分时,他看到了全般,当我们着急于抓住现实时,
他却把握了古今未来。”
鲁迅为杂文“侵入了高尚的文学楼台”,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不仅自己
树起了垂范后世的杂文丰碑,并率领一批锐意创作的作家开辟了广阔的杂文
新天地。30年代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写道:“杂文这种文体,
将要因为鲁迅而变为文艺性论文的代名词。”
出于对历史使命的特定理解,鲁迅选择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一扫传
统文学中“瞒”和“骗”的陈腐之风,主张“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
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由此开创并引导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潮
流,他还冲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局限,努力向着拓宽表现领域突进,吸收融
汇其它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使现实主义获得了更丰富深刻的表现力与穿透
力,这是鲁迅的一大贡献。
纵观鲁迅的全部作品,国民性的问题一直是鲁迅痛心疾首的思考的重点
问题,并经此建立了他富有历史启示意义的。在他的小说里,更多
地着眼于对愚弱国民的严峻剖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冷峻的风格里射
着力的光芒。
内容梗概
在诸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鲁迅无疑是最高智慧水平的代表,是他
第一个获得了对于封建礼教和愚妄封建文化最为深刻的实质性认识。在中国
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作者借狂人之口首先道破了
他们的吃人本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极其冷静而睿智的发现和振聋发
聩的战斗呐喊,极大地启动了新时代的历史机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不
可或缺的一笔。
在凸现文化因素对于人们心灵的扭曲和扼杀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中,鲁迅敏锐地感悟到了文化启蒙者与国民之间无法沟通的新的历史悲剧,
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参与者未能走出历史怪圈的自身的悲哀。如在酒楼
上里的吕纬甫先前曾经是反抗旧世界的先锋,但曾几何时,步入了重返故
道的颓唐,“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
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鲁迅以自省自剖的态度给予他们深刻的理解,
并从人类历史演进的高度上对先行的“精神世界之战士”的悲壮心理体现给
予历史性的肯定。但是,对于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弱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颓
唐和自戕,则持严肃的批判态度。
鲁迅所深切关心的,是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国民性。在他的小说里,
尽管对赵太爷、鲁四老爷、四铭先生和七大人等食人谱系中的成员实施了挞
伐,并不惜挤出他们潜意识中的卑鄙来公开展览,但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对愚
弱国民的严峻剖析。尤其残酷的现实是,像祥林嫂、阿q等被人吞噬的对象
却无时不在自食,更有柳妈一类的人在被食时同时也在食人这些不幸的人
们本身早已变成了封建传统文化与心理结构的社会性载体,最终必然地走向
人生的悲剧。
1927年7月出版的散文诗野草,是鲁迅最富有个性化和独创性特征
的作品,它虽然也在进行着对旧世界犀利的批判,但更有价值的地方却表现
在作者对自己灵魂深处的深刻剖析与逼视,同时也是对孤独之旅行者人生哲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