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并非出自我们这个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威廉莎士比亚
19o8年,几乎是从世界进入这个年份之后,就处于一种从未曾有过的风雨飘摇之中。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占据着各国报纸的头版,几乎每一个国家的民族情绪都在舆论的操动下,朝着激进的方面滑动着。
即便是一直以来,表现的相对冷静的中国报纸上,现在也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词汇,先是有人抨击海军在太平洋上的让步实际上是丧权辱国,不过,对于国民而言,他们并没有权力去左右海军,甚至影响海军。即便是所谓的咨议院,也不过只是一个咨议机构,无权对海军提出任何质疑。
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海军退让的抨击,而真正激起人们不满的,恐怕就是报纸上报道的“歧视”——外国报纸对中国商品的歧视。
也正是在这一年,对于经过五年的工业建设的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锐变,在过去的五年间,除去由政府主导投资的数十亿元的重工业项目之外,民间资本亦投资兴建了大量的消费品工厂。原本这就已经引了西方对中国工业化努力的警惕,不过这种警惕却又被与日俱增的机器进口所掩盖。
至于工厂生产的工业消费品最初是替代进口商品,随着农民收入的增涨,农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亦日益增长,而与此同时,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中国生产的工业消费品借助华侨之手进入东南亚,中国商人利用棉纺织品和鞋子、服装等廉价商品,迅占领东南亚以及亚洲市场,甚至远销至南美、非洲等地。
在英国拥有众多殖民地,人们逐渐喜爱上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巧合的是,中国出口到亚非洲的主要也是棉制品,对英国在这片大6的纺织品出口构成了巨大挑战。由此“华货倾销”便成为英国以及殖民地报纸上时常能够看到的名词。
当英国的政治家、学者呼吁阻止“华货倾销”的时候,他们的文章同样为中国的报纸所转载,而这又激起了国人对英国人的不满,一种“受迫害”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于国人心中升涌出来。尤其是在海军退让之后,更是让民众产生了一种“西洋列强亡我之心不死”的想法。
历史的沉痛,现实的冲突,直接导致了整个国家对西洋的敌意,而这种敌意,更是不断的于报纸上展露出来,面对来自西洋的种种“毫无根据的”责难,先是新闻舆论界的“反守为攻”,他们先是指责白种人是世界和平的“祸害”,然后更是鼓吹中国将“解放受白种人压迫的东方诸国”。
也正是在这种观点的主导下,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对美备战”、“对英备战”之类的文字。而对于这一切,政府似乎在持以一种纵容的态度——因为政府无意损害到刚刚复苏的民族主义情绪。
位于南京城东的皇宫,是在明故宫的旧址上修建而成,经过数年的修建,这座皇宫论其规模丝毫不逊于北平的紫禁城,且与紫禁城相比,其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而西洋式的园林与中式园林风格,亦在皇宫的园林中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正像皇宫内的现代中式建筑一般。
“民族主义是一种武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