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君权与相权之争。
君权固然至高无上,但是皇帝并不是神明,不能全知全能,因此需要宰相辅佐处理政事。
而君权具有排他性,因此君权与相权之争,古已有之。
就拿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来举例子,汉初时,宰相可以说是一国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度威胁君权,随后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削弱相权。
到了唐朝,更是演进成了群相制度,以一群宰相来分割宰相的职能。
明时,洪武皇帝也是忌惮相权,因此废了宰相制度,不过因为皇帝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宰相这个职能,在王朝之中天然存在,因此到了明朝中期,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内阁这种变相的宰相制度。
大陈也是如此。
从皇帝即位到洪德六年,整整六年时间里,朝廷基本上都是中书首相杨敬宗杨相一个人说了算,这六年时间里,相权远远的盖过了君权。
以至于到了如今洪德九年的年末,皇帝已经亲政四年,甚至中书宰相都换了两拨人的情况下,那几位宰相明里暗里,依旧有与皇帝分治天下的念头。
这就看皇帝是否强势了。
皇帝如果不够强势,就会将大部分朝政大权,让渡给宰相以及朝臣们,自己只承担一个“裁判员”的角色,用所谓帝王心术的平衡手段,来平衡朝局。
而强势一些的皇帝,不一定会亲力亲为,但是一定想要乾纲独断,让所有的宰相对自己俯首帖耳。
很明显,现在的这个年轻的皇帝陛下,属于后者。
不过君权与相权之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即便君权彻底压过相权,在皇帝漫长的职业生涯之中,只要稍有懈怠,那些奸滑的读书人,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偷摸的把权力攫取在手上。
而皇帝,可能需要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保持着警惕。
这很难。
因此,除了开国之君之外,后世的皇帝,大多数是与宰相们或者说士大夫们,分治天下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