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当一个群体,喜欢精挑细琢的柔美华丽时,也反应了群体本身的某些特征。

如今,在王爷的燕藩,他看到了新旧融合,看到了汉唐之风。

似乎也恰恰印证了。

燕藩这个由勇于出海迁民以及本土百姓组成的新群体,未来很长时间,一种内在气象、气质。

王爷这座王宫瞧着,花费恐怕还没朝中那些王爷的藩王府奢华。

不过,胜在这里气候宜人,种植着各种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应接不暇。

就是,怎么宫人少了点?

这也太少了吧?

一路走来,也没见太多人。

俞靖微微皱眉,低声道:“王爷,宫内的宫人太少了吧?”

“老俞,你知道王爷宫内总共多少人吗?”沈至笑着伸出一根手指头,“除去禁军,拢共也就一百多人,这其中,只有二十人常驻王宫,其他人都是雇工。”

俞靖惊讶看向朱棣,“王爷,臣知王爷不喜欢铺张浪费,可王爷现在是一国之主,也没必要如此节俭,咱们燕藩能人人吃的饱饭,恐怕还有节余,这样的天下,王爷就算是铺张一点,末将看,谁敢没良心说三道四!”

他知道王爷、王妃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奢靡享受。

在鸡笼屿的王府时,人数更少。

可现在,不管怎么说,王爷也是一方之主了。

几年乡土村社执行下来,百姓恐怕也富裕了,他看王爷奢靡一点,谁敢说三道四!

一百伺候的人?

朱紫巷最差的权贵之家,伺候的仆从,恐怕也是王爷的几倍吧?

谁家要是不养活几百仆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权贵!

徐妙云笑笑,“我和王爷不喜欢太多人围在身边。”

“俞靖你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朱棣笑道:“我们每个人身边,有一个人伺候足够了,再加上御膳房一些需要一直待在宫中的岗位,真正需要常驻宫内的人,用不了太多,再雇佣点妇女,每天入宫帮忙打扫一下,非禁止区域,洗洗衣服,就足够了。”

或许是,从成婚后,他们就习惯了。

反正现在特别不喜欢那种出入一堆人跟着。

王宫内没有太监。

常驻女官二十人。

特定雇工妇女一般维持在八十人左右,军情司挑选招募,他和妙云亲自审核把关。

再加上,这些人,只是打扫一下王宫内的公共区域。

同时,都有宫内心腹女官盯着。

至于涉及政务、王室隐私的区域,都是有常驻宫人负责。

“将来的继承人怎么搞,我和王妃不管,但我们觉得这样自在舒服,人活一世,除了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剩下的,总得怎么自在舒服,怎么来吧。”

朱棣打趣说着,指了指沈至:“你问问沈至这个咱们燕藩大富豪,他们家有多少仆从,我从来没有禁止仆从多寡,他们家的正式家丁也就二三十人,身下的都是雇工。”

俞靖看去时,沈至点点头,笑着解释:“老俞,咱们燕藩和大明不一样,百姓种地、当工人都能过得好,基本没人愿意给别人当家丁,王爷身边肯定趋之若愚,像我们沈家这样的豪富之家,还真没有太多人愿意干这个活,毕竟,在外面也能活得很好,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别人脸色……”

“现如今,常驻家丁都要给更高的月钱、至少要比当农民、当工人高才行,雇工更只是负责打扫、洗涮,主家对雇工没有掌控人家命运的权力。”

“有些人,想给官员当家丁,为子弟谋一条出路,可这种风气,刚开始,就被蒋大人、叶大人、夏大人他们注意到,上书王爷,要对商贾、官员家丁出身读书人,在任用上,进行严苛的履历调查,做出了严苛规定,在咱们大明,宰相车夫的儿子,入了官场,可以受到很多照顾,可这一套严苛规定出来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小之又小了。”

……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出路越来越多后,愿意给人干家丁,签订身契,失去自由决定命运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未来,可能只有雇工,而没有家丁一说,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俞靖认真听完后,感慨道:“原来,变得不只是建筑、技术,就连民间,人与人的关系,三年多时间,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朱棣笑笑。

人类活动的一切,都是由经济决定。

当小农经济时代,过渡到眼下,经营性农业以及工商业实现极大发展的新时代。

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发生剧烈变化。

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变。

不跟随时代,必然要出问题。

一行人来到书房,落座后,几名宫女奉茶离开。

小祈婳迫不及待询问:“俞叔,快给我们说说,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俞靖笑笑,随即开始讲述,“这一路,我们没有遇到强大的国家,所遇族群,都是开化程度很低的族群,别说和咱们大明相比,就是与吕宋相比,都差十万八千里……”

众人认真听着。

小祈婳听到俞靖讲述,所遇族群,连衣服都没有,全都是用树叶遮挡,大眼睛瞪大,“俞叔,那你们有没有给他们衣服。”

“祈婳!”徐妙云瞪了眼,“乱插话,不礼貌!”

祈婳吐了吐舌头。

俞靖笑笑,回答:“给了,我们离开时,王爷让我们带着布匹、绸缎,我们不但给了,还教他们怎么做衣服……”

朱棣听闻后,点点头,“你们做得很好,咱们有绝对的武力,但是对于亲善咱们的,不要善动武力,以利与之相处,以德与之交心、以规矩,让他们明白咱们得底线……”

对于这种完全几乎未开化的族群。

他不想搞吕宋这一套,铲除精英层。

没必要。

对方根本就没有形成自身的文明。

“今后,对于未开化的族群,以及咱们不会去征讨的国度,无论是海商、还是咱们得海军,都要坚持以利与之相处,大家一起赚钱,这赚钱才能长久,以德与之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咱们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才有人肯帮你,以规矩,让他们明白咱们底线,彼此相处起来,才知道分寸,如此,咱们得海商事业、海上探索事业,塑造海洋文明才能持之以恒,始终保持领先。”

沈至、俞靖不停点头。

沈至看看认真听着的雍鸣,唇角露出笑意。

燕王、世子两代人,足以奠定燕藩的海洋文明秩序了!

……

俞靖继续讲述。

“臣等经过一年多航行,终于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陆地,这次带回来,活下来的动物,大多来自这块陆地,这块陆地的面积不输咱们大明,一半是半干旱荒漠、草地,也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风调雨顺,十分肥沃……”

……

“臣等抵达时,刚好遇到这片陆地上,十数个族群发生了特大瘟疫,我们小心翼翼靠岸后,一边探查这块陆地,一边小心翼翼派出人接触这些族群……”

……

“太惨了,这些族群几乎不懂任何医疗手段,面对瘟疫,只能听天由命,我们试着隔离医治了一个被他们赶出族群的患者,医治好后,对方把我们当神仙看待,之所以三年多才回来,是因为我们在这片陌生大陆,待了一年多,帮助这些族群抵抗治疗瘟疫……”

“最终,总计差不多八十万人口,虽然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帮忙及时遏制了瘟疫,可活下来的只有三十几万人。”

……

朱棣从俞靖对登陆点地形地貌描述。

基本猜测到,俞靖率领的探险队,率先在澳洲的堪培拉登陆。

也不知,在太平洋上,受季风、洋流影响,怎么就先去了新西兰那块地方。

而不是澳洲北部的新几内亚。

对于俞靖帮本地土著族群治疗瘟疫,他是支持的。

即便将来移民。

他也不会对一个未开化的族群进行抹杀。

这样可以交好的未开化族群,想要交好同化,并不难。

中原百姓的质朴,面对弱者时,更愿意伸出手帮一把。

同化并不难。

这不是他妇人之仁,而是没必要。

铲除吕宋精英层,是客观决定了,这群人对未来危害很大,必须如此。

说到底,他做决定,也是以利益为导向罢了。

“王爷,想要远航,咱们现在的畜力动力还不够,季风、洋流这些因素,畜力提供的那点动力,根本无法满足海船对抗这些因素造成的偏航问题……”

畜力连续牵引两三个时辰,一天时间,剩下就得歇着。

还得好好照顾。

“这次远航,带在船上的牛,只回来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都陆陆续续病死了,能提供的动力也越来越弱……”

朱棣点点头,“畜力对于一走就是数年,漂浮海上,动辄数月,的确很难适应,不过,你说的更强劲的动力,已经有些眉目了,咱们的鸡笼屿造船厂和宜兰造船厂,一直联合一起攻关这个问题,刚开始,设想把风帆改为一个巨大的布制三幅风车,链接动力舱的转盘机括……”

“为此,还制造了一艘小型试验船,可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几乎是做无用功,在有风的时候,甚至还跑不过巨幅风帆船。”

他早知道这个结果了。

不过,还是砸钱支持匠人们去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因为可以转动的桅杆外面,需要厚度比较薄,重量轻,但十分长的铁制套筒。

匠人们在攻坚克难中,攻克了长十几米铸铁管的制作工艺。

现在,王宫内的通水管道就是用这种铸铁管做的。

还有,转动的铸铁桅杆和套筒有了,在实验中,发现光有这两样东西,很容易因为剧烈摩擦,对套筒和桅杆造成损坏,而且风力在传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浪费也很大。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阅古籍,受到战国时期滑动轴承的启发。

发明了转动轴承。

他设计的自行车内造出来。

转动轴承的发明创造,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看,一个失败的研究,攻克的技术,创造出多少价值?

他和宜兰造船厂砸进去的钱,未来都会成百倍赚回来。

“此项实验失败后,匠人们就开始研究水,他们认为,水锤的动力是水提供的,农田灌溉水车的动力也是水提供的,他们认为,再想找出新的动力,风走不通,只能走水这一路,一个从示范区跑到咱们这里,在工厂打工,叫马大的工人提出,他们草原冬天用铜壶烧水,经常发生盖子被气弹飞的现象……”

这个马大,他没见过。

但这个人发挥了很大作用。

已经为蒸汽机的诞生,提供了方向。

“现在,匠人们正在研究烧开水,听说进展不错,已经用铆钉结构制作出密闭的锅炉,并且验证了,烧开水气体产生的力量很大,他们现在正在琢磨设计一种,气体带动机构转动的结构……”

其实已经有了。

就是现在冶铁厂到处可见的往复式风箱。

西方人能发明蒸汽机,就是借鉴了中原往复式风箱的结构。

往复式风箱就是中原传到西方的。

第一次科技大爆发,本质是工匠经验。

而中原经过几千年积累。

各种技术工艺积累的底蕴已经十分深厚了。

只是一直以来,技术被当做奇淫巧技,不重视技术,对从事技术者不尊重,无法促成技艺传承的匠人,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数千年,中原人坐拥宝山,却无法受益。

最终,反倒是随着明清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量千年积累的技艺,传到西方。

被一群没有文化包袱的蛮夷窃取。

描绘成他们的文明!

想想就令人心痛。

看看他去东番,到现在,在吕宋建立王宫,才多久?

他也没做什么。

只是予以匠人支持,发挥匠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从事技术的匠人,给了他多少惊喜!

“我看,咱们使用的往复式风箱结构,就能解决气体带动机括转动的结构,我已经给匠人们提醒了,他们正在研究,正在攻坚克难。”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弄出来。

蒸汽机中使用的连杆结构,凸轮结构,在搞手摇缝纫机的时候,就搞出来了。

“最迟也就两三年之内,大概率,就能把所有技术难点都攻克了。”

一旦掌握烧锅炉这项技术,未来,就光明了。

其实,他可以直接推动,烧锅炉这项技术,只要他指明了,制作并不难。

可他更希望,培养一批匠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总有一天会死。

可研究精神,研究氛围,只要在这片土壤诞生了,他呵护几十年,长成一颗青壮大树后。

就能持续很久!很久!

“太好了!”

俞靖激动跳起来,意识到失礼了,忙请罪,然后迫不及待道:“王爷,臣想去联合研究司看看?”

朱棣笑笑,“去吧,不过你先回家洗洗,看看家人,这三年多,他们都很担心你。”

……

洪武二十四年十月。

一艘大明来的海船,驶入燕京湾。

已经长成半大小子的杨荣,从船舱跑出来,难以置信盯着海湾两岸的建筑,喃喃道:“这就是师傅打造的燕京、燕京湾?”

方孝孺抬头,看着海船缓缓驶过时,头顶黑压压的大铁桥,“是真的,都是真的!”

朝廷收到过这方面的消息。

可传回朝中。

朝中同僚都说,这是夸大其词!

还嘲笑,这是燕王为了蛊惑百姓出走大明的把戏。

但现在,一切都是真的。

燕京所有的一切,雄伟壮观,给人的震惊,远比锦衣卫密奏,文字描绘的多得多!

“落后了!彻底落后了!那群坐井观天的混蛋,真该来亲自感受一下!”

啪!

方孝孺重重拍打栏杆。

要不是代表太子,为太孙大婚送请帖,他争取这个机会,恐怕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燕王的燕京、燕京湾,是否还有更多,尚未看到,却令人骇然震惊之处?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666.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