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毕竟,霸主吴国给予北方列国的压力太大。
若不变法,列国终有一日会被吴国吞并。
不变则亡!
难道赵鞅、姬胜等人都是蠢材吗?
不,不是!
所以他们才会发愤图强,救亡图存!
“二三子,这阳子居是何许人也?寡人何以未曾听说过此人?”
庆忌颇为疑惑。
在韩、赵、魏、郑四国轰轰烈烈的变法中,三晋基本上全盘效彷了吴国,没有多少新意。
唯独这郑国的变法,有所不同。
变法,都是极为激进的,所以其余国家只能说是“改革”,而非变法……
范蠡回答道:“大王,臣跟这阳子居打过交道。”
“此人是老子的高足,精通刑名之学,兼具道、儒,学术颇杂,他曾在稷下学宫入读,定居于金陵多年,攻读各家之学,时常手不释卷。”
“臣与阳子居一番交谈,知其暗藏大志,虽已打算举荐他为孝廉,在吴国出仕,他却不为所动,执意要前往中原列国,以求取功名,一展所长。”
“大王,臣使社稷损失一大才,此乃臣之过也,请大王降罪!”
闻言,庆忌澹澹的笑道:“范蠡,汝何有罪过?”
“阳子居的心不在吴国,何以使他为寡人效力?”
这个事情,的确是怪不得范蠡的。
正所谓人各有志。
范蠡无法劝住阳子居留在吴国效力,留不住阳子居,如之奈何?
话说,稷下学宫不愧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摇篮。
人才济济!
只是有的人才,不一定能为吴国所用。
人才流失,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倒不是吴国的君臣没有识人之明,而是眼下的吴国,的确没有太多的官位空着。
似阳子居一般,心比天高,追求一国卿相的人,在吴国固然能出人头地,却有成为卿相的机会吗?
基本上……没有!
吴国的朝堂竞争过于激烈,经天纬地之才都不知凡几。
阳子居待在吴国,可能连一个九卿的官位都得不到。
庆忌应该比较庆幸,吴国的稷下学宫,没有跟战国时期的魏国一样,沦为他国的“人才培养基地”,来一个“魏才秦用”……
阳子居而今在郑国搞术治,推行变法,在庆忌看来,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
对此,庆忌心中只是略感遗憾。
甚至于,庆忌隐约之间,已经能预见郑国覆灭的前兆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