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塞战争爆发后,奥匈陆军在波黑境内的驻军进军贝尔格莱德。战争起初进展十分顺利,由于塞尔维亚暂避锋芒,奥匈军队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奥匈军队的快速推进在维也纳的刻意宣传下让奥地利人欢欣鼓舞,一时间国内的矛盾仿佛销声匿迹,就连萎靡不振的经济也有了复苏的迹象。
而这个时候,匈牙利人则在耐心等待机会,前线传来的任何坏消息都将成为他们发动的信号。
而塞尔维亚人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此时的塞尔维亚还不是那个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捞到了好处,变得强大起来的塞尔维亚。彼得一世也没有像在一战时那样坚持奉行“拒敌于国门之外”策略,自信心爆棚的喊出“一步也不能退”的脑残宣言。
因此塞尔维亚人决定守边不如守险,将部队分别部署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德里纳河东岸的西部山区里。
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将军率领的塞尔维亚军队在并没有在奥匈军队强渡德里纳河的时候进行攻击,因为他知道,如果奥匈人动用内河炮舰,那么自己的军队会被舰炮轰成渣。
而顺利度过德里纳河,眼看就能如匕首一般捅进塞尔维亚腹地的奥匈军队在采尔山和埃维尔克山遭遇了拉多米尔所部的坚决抵抗。
由于塞尔维亚军队依托地势构建防御阵地,一方面西部山区的地形让重武器运送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仓促开战准备不足,严重缺乏重炮的奥匈军队不得不用步兵攻坚,在交战仅4天后,奥匈军队就伤亡近2万人,而仅仅向前推进了15千米。
前线陷入僵局,意识到想要速胜已经不可能的奥匈人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奥匈总指挥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大公不得不从奥匈境内调集了10个师和大量重装备,试图用优势兵力压垮塞尔维亚人。
然而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严重高估了奥匈帝国的铁路运输能力,汹涌而来的军列和糟糕铁路调度指挥几乎使奥匈帝国的铁路系统瘫痪。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