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皱着眉,一声不吭,仿佛像是没有听到图贝里的问话。图贝里静静地等了一会儿,很熟悉多尔衮脾气的他,就知道多尔衮已经默许了,于是他立刻向面前的亲兵队长点了点头。
一声唿哨,二百多名清军的骑兵立刻冲到了阵前。这些都是八旗和蒙八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单骑格斗能力很强的旗丁,他们开始不断地做起了挑逗的动作。
有些清军骑兵开始驾驭着马,做着现代马戏团里才能看到的杂技动作;有的挥舞着刀,不断地向着汝宁军的军阵鬼叫;有的则做出侮辱的动作,想要把汝宁军的骑兵吸引出来,而清军大军中的喝彩声则是响彻云霄,不断地为自己的勇士们鼓劲。
可是在这时候,汝宁军的阵中却保持着诡异般的宁静。在军官们的呵斥下,汝宁军的兵丁依然在快速地站好位置,而分列两侧的骑兵也纹丝不动地看着清军在阵前杂耍,一点儿也没有出阵与清军游斗的意思。
一开始看着自己旗丁们的表演,多尔衮的脸上也挂着一丝笑容,可是看着汝宁军的反应,他立刻严肃了起来。因为多尔衮看到了一支强军的风范,那就是纪律!
“这支明军是哪里冒出来的?”多尔衮问道。
“回王爷!看旗号是汝宁总兵——吴!,应该是河南内地的明军吧!”图贝里答道。
“姓吴?没听说过啊!”周围的清军将领立刻“叽叽喳喳”地议论了起来。
多尔衮也很奇怪,满清在关内的密探也从来没有介绍过这支明军。也就是吴世恭一直被朝廷打压,他又一直在韬光养晦,所以吴世恭和汝宁军的名声在外界一直不显。
“王爷!这支明军会不会是花花架子啊?您瞧!他们排的队就像尺子量过一样,耗费那么多功夫练这个,刀马功夫说不定不怎么强。”图贝里说道。
“你胡说什么啊?”多尔衮立刻呵斥道,“都快打仗了,你还这么轻敌,如果再说这话,小心本王抽你鞭子!”
其实多尔衮已经判断出,汝宁军的战斗力肯定是不容小视。如果光看绞杀战的话,还可以勉强说汝宁军的探子都是精英,所以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汝宁军的探子作战勇猛的原因,但是整支军队不见得都是这么强。
可是之后的变向运动,却让多尔衮是大吃一惊。这种变向运动,对部队的纪律和组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夜行军和长时间的急行军,更是说明这支明军训练有素,而且更有着充沛的体力。
当今天看到这支明军主动迎战,并在清军的挑逗下保持着稳定的心态,多尔衮就知道自己将面临着一场苦战了。战阵上没有侥幸,有着这样心理素质的军队,肯定是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有着极强的信心。可这支明军的主帅,难道真的以为可以打败自己的国族健儿吗?
多尔衮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认为对面明军主帅肯定是在痴心妄想。多少明国的名将、雄师都折戟于清军的刀下,难道一支不是边军的内地明军,还妄想阻挡住自己通往胜利的道路吗?
而在这时候,多尔衮的亲兵,也一骑骑地向着两翼飞驰。上万人部队的展开是相当宽阔,一军主帅根本看不到两侧最边缘的情况,所以就需要这样的探骑来观察敌军两侧的情况。
很快的,就有作为探骑的亲兵回报,他们首先就把汝宁军的作战人数回报了回来。其实汝宁军的人数相当好点,今天的汝宁军就是把两个步兵协前后放置,每个协的三个步兵团正好安置在左、中、右三路,形成了二乘三,六个千人方阵,而骑兵协加一个骑兵营则分成两队,护卫着方阵的两侧。
而炮兵协则安置在前后两个协和三路方阵之间的通道内,暂时还未摆放在阵前。堕后的中军则是吴世恭亲兵队的一千五百人和李禄的一千五百人。
可是随着两侧传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多,多尔衮却突然得知:在东侧的那个小山头上,竟然已经埋伏了一支明军。
这让多尔衮的心“咯噔”了一下,没想到对面这支明军早有准备,已经先行一步,限制住自己从东侧的进攻了。可是多尔衮转念一想,自己的军队还是占着绝对优势,就是只从中路和西侧攻,也完全可以打败眼前这支明军。
多尔衮慢慢地挺直了腰杆,看着远处已经排好的汝宁军阵列,也看着阵前自己的儿郎在不断地叫阵。
多尔衮的心中是豪情万丈:“你想战!那就战!就让你看看本王的雷霆一击。”
战场上的阴云仿佛立刻浓郁了起来,两军就像是两只蓄势的猛兽一般一击待发。那是雄狮与雄狮之间的对抗,战场上即将迸发出最绚烂的战斗火花。(未完待续……)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