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围观的宋兵们再次爆出热烈的喝采声,陈亦终于坚持不住“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口里还在喃喃道:“杨炎,你杀了我吧。”
杨炎以目示意刘复武。刘复武会意,赶忙过去,将陈亦扶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宋兵匆匆来到杨炎面见,道:“杨帅,圣旨到。”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为将者当蕴深湛虑,识通机变,制敌之机,廉约小心。摩尼叛贼属凶渠之啸乱,乘岭南之弛兵;窃据一隅,萃厥逋逃之薮,旁连两广,鞠为盗贼之区。特命杨炎以徂征,迄兹戡定。然贼势昌大,当从长措置,用心筹画全尽之策,务在持重,远虑深谋,尚思有备而无患,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轻率用兵。卿机智若神,陷阵催坚,有岑公之信义,足以威三军;有贾复之威名,足以折千里。可从宜措置,择利进取,务在取胜,建不世之勋,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决策于此。钦此。”
这道圣旨说得虽然很委宛,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要杨炎目前不可轻易出兵,以固守为上。而“可从宜措置”这一句而是暗示杨炎,出兵的时机是由他自已来掌控。然而这道圣旨对于杨炎来说,实在是来得太及时了,正好可以利用这道圣旨,来压制目前军中对自己拒守不战而日渐增加的不满情绪,使杨炎如沐春风一般。
原来临安朝廷中为广南是战是守争论了一番之后,赵昚最终还是决定信任杨炎的安排,并不加以干涉。而虞允文也考虑到杨炎在静江府也可能面对同样的压力,于是又请赵昚再下一道圣旨,强调了朝廷对杨炎的信任和反对冒然出兵的主将。赵昚一想,既然决定把广南的事情完全信任杨炎,因此就应该对他全力支持,于是就下了这样一道圣旨。
果然宣读完圣旨之后,众将对杨炎的不满情绪也大大降低了,毕竟皇权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威势力,皇帝下的圣旨,谁还敢违抗。
杨炎先让人清传圣旨的宦官到静江府去见曹公公,又叫曹勋将圣旨传谕全军得知。忙完了这些事情,杨炎才在处理陈亦。其实众将也想看一看杨炎是如何处理陈亦的,因为这个时候,就算杨炎要处斩他,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自从听完了圣旨以后,陈亦也万念俱灰,连嘴硬的勇气也没有了。杨炎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才道:“陈亦,我今天不会杀你,但军营里也不能留你了,从现在开始,我将你从军中除名,赶出军营,不再录用。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他将“风林火山”又收回鞘中,对铁成林道:“成林,你去叫军医给他看看伤势,然后叫董原给他支二十贯钱,赶出营去。”
陈亦免强自己站稳,道:“不用你赶,我自己会走。”
张师颜率领的马军司中军押送火器,床弩等器具,也跟着传旨的宦官一齐到了静江府,杨炎叫董原去清点数量,又叫高震去安排张师颜和中军的士兵休息。自己则带着吴锡赶去静江府,一来是接待传旨的宦官,二来要打探一下摩尼教军的反应,并且和辛弃疾,陈亮,周信商量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一次陈亦擅自出战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几天以后,从摩尼教占领的地区传回来消息,原来陈子明和钟振先回去之后,并没有提到这一场败仗,相反说是打败了宋军。原来陈子明害怕这一场败仗会影响到钟振先在钟子昂心中的位置,于是和钟振先商议,将败仗说成胜仗,并且告诉全军统一口径,上报给贵州的钟子昂。
恰好这时候,杨炎等人经过了商议之后,决定把将临安来圣旨严令不许出战和将陈亦从军中除名,这两个消息传了出去,当然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外传,只是含糊的说是因为陈亦不尊杨炎的将令,擅自出战才被除名的,并且再次强调各路宋军,没有杨炎的将令,不许出战。擅自出战者,纵然立功,亦要治罪。
钟子昂接信之后十分高兴,同时摩尼教在静江府里的暗哨也将临安来圣旨严令不许出战,和陈亦被除名的消息传回了贵州。这两条消息和陈子明,钟振先的捷报一对比,似乎更印证了他们这次冒险出兵,战胜宋军的事实,陈亦一定是因为不尊将令,擅自出战打了败仗才被除名的。这一来,就连赖文政也不怀凝这个结果了。
这时陈子明又向钟子昂建议,现在以经进入六月时候,正是最热的时节,摩尼教军全军上下都热不可当,因此应该暂时收兵避暑,等到九月秋凉之后再大军去进攻宋军。原来经过了这一次败仗之后,陈子明生怕钟子昂会下令让他们再去进攻宋军,如果再打败仗,那可就遮掩不过去了。于是借上天热,劝钟子昂收兵。
-----------------------------------------------------------------------
为了让作者知道目前各位书友对【宋翔】的看法,做了这个调查,请大家到书评区里支持一下,耽误不了大家几分钟,好让作者把【宋翔】写得更好。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