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这样的人,是既得利益者,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自己的出身是受压迫者,是挑战既得利益之人。谢玄他们要维护他们的利益,而李徽是要打破这种利益上的不公。从根源上而言,便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这种分歧在以前并不明显,因为那时李徽需要机会壮大自己,故而多作隐忍。而谢玄更多的是在心理的优越感之下,作为一个强势方的存在。只要李徽为谢氏所用,他也愿意包容李徽的一些言行。
这种平衡在近年来已经完全被打破,矛盾便自然而然的显现。李徽的所作所为已经多次跨越谢氏叔侄心理上的红线,谢道韫的事,此番北伐之事都是导火索。
谢玄以断交这种方式来对待李徽,其实是一种胁迫的行为。是一种警告李徽的行为。而这恰恰是李徽无法接受的。
这么多年来,李徽早已看清楚了许多事情。他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谢玄一样,他也有坚定维护的东西。以前以保护自己和家人为目的,如今已经不仅如此。李徽显然不会按照谢氏的逻辑做事,这是阶级本质上的差异决定的。双方其实已经走在不同的路上,只是双方在很长时间都没有意识到罢了。
此番北伐,从某种程度上也让李徽更加的清醒。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些人和事既然留不住,有些情义既然已经变了味,那便让他随风而去吧。自己已经做了该做的,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救援了谢玄,那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过,东府军这次也损失不小。不得不再一次对慕容垂妥协,提供给他的火器弹药这些珍贵的东西。虽然这有利于关东之地的充分斗争,各方势力的互相削弱。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有风险。火器泄密的风险,进一步被对方绑架,和大晋朝廷决裂的风险都是存在的。
而和慕容垂之间的和平共处的根基其实已经极为薄弱,在这次进攻邺城救援谢玄之后,双方其实已经破坏了默契的底线。将来,和慕容垂之间的战争或许已经无可避免了。
更令李徽感觉到遗憾的是,自己和谢玄之间的关系的破裂,和慕容垂之间必将有的纷争,将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谢道韫和阿珠两人。多多少少会令她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特别是谢道韫,她会如何看到此次自己和谢玄之间的决裂呢?谢玄可是她唯一的亲弟弟。
……
北方的气温甚为寒冷,关东之地连续两场大雪落下之后,气温冷得令人无法忍受。而在洛阳以西的关中之地,情况更加的糟糕。
关中在进入十一月中之后迎来了极寒的天气,称得上是滴水成冰。
而对于关中之地的百姓而言,严寒不是他们唯一的敌人,他们的敌人包括无休止的战争,毫无安全感的无休无止的骚扰,惊弓之鸟一般的日子,以及他们眼下面临的最大的敌人:饥荒!
事实上,整个北方在入冬之前便已经陷入了粮食危机。北方连年的征战破坏了生产力和劳动力,不安定的局面让百姓疲于奔命,四处逃难。田亩荒芜,人丁锐减造成的粮食生产上的问题终于开始爆发。
从九月开始,整个北地粮价飞涨,一度到了一石粮食二十万钱的地步。价格比之常年涨了二十倍。这样的高价百姓自然是承受不起的,黑心商贾和世家大族乘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更推高了这一切的发生。
进入冬月之后,大饥荒已经弥漫了整个北方,情况愈演愈烈。
长安城,数十万百姓出于极度饥饿的状态之中,街市上饿殍当街,境况萧条。
自慕容冲起兵抵达长安城外的阿房城之后,长安苻坚的兵马和慕容冲的兵马便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在最近一次的战斗中,秦军派出去抢收粮食,搜刮粮草的兵马被慕容冲的兵马打的大败,本就不多的兵马损失数千。至此,秦军闭门不出,彻底丧失了对长安周边的控制权。
而这,也加剧了长安城中的粮食危机。存粮耗尽,又得不到补充的结果便是,整个长安城的数十万军民都要饿死了。
广告位置下